<
>
醫療上云,你準備好了嗎?

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業務需求不斷擴張,醫療應用不斷深化讓醫院信息化水平邁上新的臺階,也對IT架構提出更高要求。在云計算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背景下,上云已逐步開始發揮效益,凸顯價值。

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國家醫療健康信息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方案》等文件中,均明確提出對云計算的相關指引。醫院“上云”勢在必行。

作為綜合信息通信服務提供商和醫療衛生行業信息化建設主力軍,中國電信根據各級衛健委、各級醫療機構的上云需求,結合“云網融合、安全可信、專享定制”三大優勢,助力醫療機構實現包括私有云、混合云、專屬云、公有云多模式部署。云,已上升為中國電信的戰略型基礎業務,也已成為重要的創新型業務。中國電信天翼云作為一朵國有性質的云,已在全國完成“2+31+X”一省一池的資源布局,構建包括系統、保密、持久、標準、服務五方面的“5S”安全體系。目前,中國電信已為全國超過2800家醫療機構提供專業的云服務,助力客戶達成業內最佳實踐。

醫療上云,你準備好了嗎?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科研混合云助力運營管理升級及大數據利用

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及《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以下簡稱“北醫三院”)率先嘗試通過云模式搭建醫療科研平臺支持臨床科研、大數據利用及醫聯體模式構建。

北醫三院作為全國知名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日均服務患者超14000人,病理資料沉淀每年超70T,科研樣本數據體量增長較快。隨著醫院信息化不斷發展升級,臨床領域所產生的數據資源潛力巨大。但這些數據中80%為非結構化數據,其分布式、碎片化等特點使數據共享成為難題,數據價值的充分利用受到嚴重影響。為有效整合分散于各獨立系統中的數據并為臨床科研服務,醫院采用云計算模式實現醫院IT架構轉型升級,將部分醫療應用和數據部署在云端構成資源數據中心,在解決醫院自有數據中心空間不足的同時,降低基礎設施投入成本并提升靈活性。

中國電信為北醫三院提供“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應用新模式及云網融合架構。私有云作為醫院數據中心的物理擴展,解決機房及存儲空間不足的問題。醫院將醫療數據存儲在云端,通過兩條數據專線實現醫療云平臺與院內集成平臺及臨床數據中心的數據交互,統一的科研平臺采用Hadoop分布式集群部署方式,支持海量存儲和高效數據運算,滿足醫療大數據的采集、存儲、檢索、計算和應用展現需要。公有云則部署面向患者服務的應用,如掛號、微信隨訪等應用,加速互聯網醫院信息化進程,提升患者獲得感。

隨著醫院科研云平臺的上線,已支持醫院骨科、心血管科、運動醫學科等多學科多課題開展,處理病例達4000余萬例,數據總量達7.5T,形成資源豐富的數據中心。同時大大節省科研信息化平臺建設資金,降低系統維護人工成本,較傳統院內部署方式更具性價比。此外,醫院協同周邊23個醫療單位以及托管醫院和對外幫扶機構建立了統一的科研載體,通過科研云平臺在線進行醫療資料提取,顯著縮短整體科研周期和樣本分析時間,大大夯實醫聯體協同科研基礎。

圖: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科研云平臺整體架構圖

上海同濟醫院:同濟專屬云,挺進醫療“云時代”

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傳統IT系統架構已不能適應信息化時代下醫療衛生服務模式的飛速發展。為更好服務病患,上海同濟醫院(下稱“同濟醫院”)全面防范病毒惡意攻擊事件的發生,力求打造高效、安全的云計劃,提高本院信息化建設水平,滿足快速增長的業務信息化需求,全院挺進醫療“云時代”。

中國電信針對醫院整體信息化以及業務科室的需求進行了全面摸排調研發現,如果僅對本地進行全面虛擬化私有云改造,除了會受限于場地規模之外,原有老舊設備的替換升級也需投入大量費,成效比極低,同時依然無法滿足業務連續性和數據安全保障要求。依托強大的云網融合能力,中國電信為同濟醫院規劃“同濟專屬云”整體解決方案,采用“天翼云上海節點資源+云專線”方式,承載醫院業務系統,并在云端實現災備功能。根據院內業務特性,劃分特定區域用于對公業務的承載,配以天翼云安全防護措施,給予對公業務系統全面的安全保護,并實現和院內核心業務系統的有效邏輯隔離,通過兩層安全防護手段,全面保障醫院業務系統和數據安全。對于數據量龐大的影像數據,通過“中國電信醫療影像云”平臺,實現歷史影像數據的在線實時調閱,解決調閱多年歷史影像還需科室醫生提前一周報備方可查找的窘境,并與上海市衛計委規劃的影像云平臺無縫對接,助力分級診療業務的開展。所有云端數據依托電信云間高速網絡,在天翼云內蒙資源池進行異地備份,數據安全無憂。

目前,項目已完成院內所有影像數據、醫院門戶以及其他對公業務、院內辦公系統的遷移改造工作,使用效果穩定,徹底釋放醫院原有的存儲壓力,解決計算資源緊張的問題,醫院其他相關部門也陸續提出對科研數據和計算資源云端承載的想法。對于后續核心業務遷移云端,醫院上下信心滿滿。

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醫院已經感受到系統上云的好處:信息管理部門的日常設備運維工作量明顯下降,對于新業務系統的測試也無需再定向申請預算進行設備采購,當主機自行在云端劃分,醫院可以快速檢驗新業務系統的效果,十分便利。天翼云全方位的安全策略,使醫院敢于嘗試更多便民服務方式,目前基于影像云應用延伸出的“電子膠片”等便民服務已經處于實施階段,在不久的將來可為病患提供手機端的檢查圖像讀取服務。

圖:上海同濟醫院云平臺架構圖

廈門市第三醫院:廈門健康醫療云平臺助力“上云”

新技術、新應用、新平臺、新模式與醫療信息化的不斷融合,極大提高了醫療行業信息化水平。廈門市第三醫院(下稱“廈門三院”)作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大型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編制床位達1000張,擁有38個業務科室,年門、急診量100.8萬人次,年收住院病人4.4萬人次,年手術量1.3萬人次。目前醫院正按照全部應用系統上云的建設方案穩步推進系統的建設。

2013年,廈門三院正處于新舊軟硬件系統更替、全面建設數字化醫院的初期,同時也是廈門市健康醫療云最重要的實踐單位之一?;诩夹g進步、醫院需求、政府支持三方面的背景,廈門三院選擇業務上云。

一期建設中,依托中國電信承建的廈門健康醫療云,極大縮短了應用系統建設周期,使廈門三院能在短短幾年時間內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三個階段的醫院信息化建設。第一階段主要是以電子病例為核心,以臨床業務為主線的信息系統建設。2015年后,醫院為了消除信息孤島,在之前的建設基礎上開展了第二階段醫院信息平臺的建設,盤活醫院數據,服務臨床管理,并實現全院患者主索引、單點登錄、數據集成平臺建設等。第三階段鞏固完善院內業務系統,深化院內數據應用,以評促建。截至目前,醫院已初步實現以電子病歷為核心,以臨床業務為主線的信息系統云端建設,醫院運營效率及醫療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在二期建設方面,醫院完成了集成平臺、數據中心等的云化,并與部署于廈門健康醫療云之上的廈門市政府基層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對接。此外,基于醫院各業務系統中所積累的大量醫療數據,醫院又在集成平臺和臨床數據中心基礎上建立了院級科研平臺,助力臨床科研服務的同時,面向患者提供智能導診等服務。

廈門市第三醫院副院長黃建隆也對上云給予高度評價:“上云帶給醫院很大實惠,但這也是剛剛開始,不要把云僅僅當做一個資源,而是要將醫院各方面的資源進行協同,真正實現“云落地”?,F在我們已經將云進行落地,那么下一步就是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讓醫療云技術在“云端”實現自由翱翔,助力分級診療真正落地!”

圖:廈門市第三醫院云平臺整體架構圖

隨著云在醫療行業逐步滲透、不斷深入,如何打造適合醫院發展的“那朵云”尤為關鍵。

中國電信始終積極響應國家健康中國戰略,通過自身技術實力,切實幫助醫院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優化資源配置、創新服務模式,為云時代下的醫療發展提供助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HC3i中國數字醫療
在线中文字幕无码中文